设计模式 - 创建型单例模式
# 单例设计模式介绍
在计算机系统中,还有 Windows 的回收站、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、多线程中的线程池、显卡的驱动程序对象、打印机的后台处理服务、应用程序的日志对象、数据库的连接池、网站的计数器、Web 应用的配置对象、应用程序中的对话框、系统中的缓存等常常被设计成单例。
所谓类的 单例设计模式,就是 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,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,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(静态方法)。
比如 Hibernate 的 SessionFactory,它充当数据存储源的代理,并负责创建 Session 对象。SessionFactory 并不是轻量级的,一般情况下,一个项目通常只需要一个 SessionFactory 就够,这是就会使用到单例模式。
单例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,例如公司 CEO、部门经理等都属于单例模型。J2EE 标准中的 Servlet Context 和 ServletContextConfig、Spring 框架应用中的 ApplicationContext、数据库中的连接池等也都是单例模式。
主要优点
- 单例模式可以保证内存里只有一个实例,减少了内存的开销
- 可以避免对资源的多重占用
- 单例模式设置全局访问点,可以优化和共享资源的访问
主要缺点
- 单例模式一般没有接口,扩展困难。如果要扩展,则除了修改原来的代码,没有第二种途径,违背开闭原则
- 在并发测试中,单例模式不利于代码调试。在调试过程中,如果单例中的代码没有执行完,也不能模拟生成一个新的对象
- 单例模式的功能代码通常写在一个类中,如果功能设计不合理,则很容易违背单一职责原则
# 单例设计模式八种方式
单例模式有八种方式:
- 饿汉式(静态常量)
- 饿汉式(静态代码块)
- 懒汉式(线程不安全)
-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-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代码块)
- 双重检查
- 静态内部类
- 枚举
# 饿汉式(静态常量)
饿汉式(静态常量)步骤如下:
- 构造器私有化 (防止 new )
- 类的内部创建对象
- 向外暴露一个静态的公共方法。如
getInstance()
代码实现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1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测试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 // instance.hashCode=968514068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 // instance2.hashCode=968514068
}
}
// 饿汉式(静态常量)
class Singleton {
// 1. 构造器私有化,外部能 new
private Singleton() {
}
// 2.本类内部创建对象实例
private final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// 3. 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,返回实例对象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优缺点说明
- 优点:这种写法比较简单,就是在类装载的时候就完成实例化。避免了线程同步问题
- 缺点:在类装载的时候就完成实例化,没有达到 Lazy Loading 的效果。如果从始至终从未使用过这个实例,则 会造成内存的浪费
- 这种方式基于 classloder 机制避免了多线程的同步问题,不过,instance 在类装载时就实例化,在单例模式中大多数都是调用
getInstance
方法,但是导致类装载的原因有很多种,因此不能确定有其他的方式(或者其他的静态方法)导致类装载,这时候初始化 instance 就没有达到 lazy loading 的效果
结论:这种单例模式 可用,可能 造成内存浪费。
# 饿汉式(静态代码块)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2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测试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
}
}
// 饿汉式(静态代码块)
class Singleton {
// 1. 构造器私有化, 外部能new
private Singleton() {
}
// 2.本类内部创建对象实例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static { // 在静态代码块中,创建单例对象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// 3. 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,返回实例对象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优缺点说明
这种方式和上面的方式其实类似,只不过将类实例化的过程放在了静态代码块中,也是在类装载的时候,就执行静态代码块中的代码,初始化类的实例。优缺点和上面 是一样的。
结论:这种单例模式可用,但是可能造成内存浪费。
# 懒汉式(线程不安全)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3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懒汉式1 , 线程不安全~");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
}
}
// 懒汉式(线程不安全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private Singleton() {}
//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当使用到该方法时,才去创建 instance
// 即懒汉式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优缺点说明
- 起到了
Lazy Loading
的效果,但是只能在单线程下使用 - 如果在多线程下,一个线程进入了
if (singleton == null)
判断语句块,还未来得及往下执行,另一个线程也通过了这个判断语句,这时便会产生多个实例。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下不可使用这种方式
结论:在实际开发中,不要使用 这种方式。
#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4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懒汉式2 , 线程安全~");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
}
}
//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private Singleton() {}
//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加入同步处理的代码,解决线程安全问题
// 即懒汉式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优缺点说明
- 解决了 线程安全 问题
- 但是效率太低了,每个线程在想获得类的实例时候,执行
getInstance()
方法都要进行同步。而其实这个方法只执行 一次实例化代码就够了,后面的想获得该类实例,直接 return 就行了。方法进行同步效率太低
结论:在实际开发中,不推荐 使用这种方式。
#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代码块)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4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懒汉式2 , 线程安全~");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
}
}
//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private Singleton() {}
//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加入同步处理的代码,解决线程安全问题
// 即懒汉式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synchronized(Singleton.class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}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和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类似,不推荐使用。
# 双重检查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6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双重检查");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
}
}
//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;
private Singleton() {}
//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加入双重检查代码,解决线程安全问题, 同时解决懒加载问题
// 同时保证了效率, 推荐使用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synchronized (Singleton.class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}
}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优缺点说明
- Double-Check 概念是多线程开发中常使用到的,如代码中所示,我们进行了两次
if (singleton == null)
检查,这样就可以保证线程安全了 - 这样,实例化代码只用执行一次,后面再次访问时,判断
if (singleton == null)
,直接 return 实例化对象,也避免的反复进行方法同步 - 线程安全;延迟加载;效率较高
结论:在实际开发中,推荐使用这种单例设计模式。
# 静态内部类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7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"使用静态内部类完成单例模式");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 // true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.hashCode=" + 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stance2.hashCode=" + instance2.hashCode());
}
}
// 静态内部类完成,推荐使用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;
// 构造器私有化
private Singleton() {}
// 写一个静态内部类,该类中有一个静态属性 Singleton
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Instance {
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//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直接返回 SingletonInstance.INSTANCE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SingletonInstance.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优缺点说明
- 这种方式采用了类装载的机制来保证初始化实例时只有一个线程
- 静态内部类方式在 Singleton 类被装载时并不会立即实例化,而是在需要实例化时,调用
getInstance
方法,才会装载 SingletonInstance 类,从而完成 Singleton 的实例化 - 类的静态属性只会在第一次加载类的时候初始化,所以在这里,JVM 帮助我们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,在类进行初始化时,别的线程是无法进入的
- 优点:避免了线程不安全,利用 静态内部类特点实现延迟加载,效率高
结论:推荐使用。
# 枚举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08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ingleton instance = Singleton.INSTANCE;
Singleton instance2 = Singleton.INSTANCE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 == instance2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.hashCod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instance2.hashCode());
instance.sayOK();
}
}
// 使用枚举,可以实现单例, 推荐
enum Singleton {
INSTANCE; // 属性,代表 Singleton s
public void sayOK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ok~")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优缺点说明
- 这借助 JDK1.5 中添加的枚举来实现单例模式。不仅能避免多线程同步问题,而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重新创建新的对象
- 这种方式是 Effective Java 的作者 Josh Bloch 提倡的方式
结论:推荐使用。
# 单例模式JDK应用
在 JDK 中,java.lang.Runtime
就是经典的单例模式:饿汉式(静态常量)。
public class Runtime {
private static final Runtime currentRuntime = new Runtime();
private static Version version;
public static Runtime getRuntime() {
return currentRuntime;
}
private Runtime() {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# 单例模式注意事项和细节说明
单例模式保证了 系统内存中该类只存在一个对象,节省了系统资源,对于一些需要频繁创建销毁的对象,使用单例模式可以提高系统性能。
当想实例化一个单例类的时候,必须要记住使用相应的获取对象的方法,而不是使用 new。
单例模式使用的场景:需要 频繁的进行创建和销毁的对象、创建对象时耗时过多或耗费资源过多(即:重量级对象),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、工具类对象、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(比如 数据源、session 工厂 等)。
# 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
对于 Java 来说,单例模式可以保证在一个 JVM 中只存在单一实例。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- 需要频繁创建的一些类,使用单例可以降低系统的内存压力,减少 GC
- 某类只要求生成一个对象的时候,如一个班中的班长、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等
- 某些类创建实例时占用资源较多,或实例化耗时较长,且经常使用
- 某类需要频繁实例化,而创建的对象又频繁被销毁的时候,如多线程的线程池、网络连接池等
- 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
- 对于一些控制硬件级别的操作,或者从系统上来讲应当是单一控制逻辑的操作,如果有多个实例,则系统会完全乱套
- 当对象需要被共享的场合。由于单例模式只允许创建一个对象,共享该对象可以节省内存,并加快对象访问速度。如 Web 中的配置对象、数据库的连接池等
# 单例存在哪些问题
尽管单例是一个很常用的设计模式,在实际的开发中,我们也确实经常用到它,但是,有些人认为单例是一种反模式(anti-pattern),并不推荐使用。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在项目中使用单例,都是用它来表示一些全局唯一类,比如配置信息类、连接池类、ID 生成器类。单例模式书写简洁、使用方便,在代码中,我们不需要创建对象,直接通过类似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.getId() 这样的方法来调用就可以了。但是,这种使用方法有点类似硬编码(hard code),会带来诸多问题。接下来,我们就具体看看到底有哪些问题。
# 单例对 OOP 特性的支持不友好
我们知道,OOP 的四大特性是封装、抽象、继承、多态。单例这种设计模式对于其中的抽象、继承、多态都支持得不好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还是通过 IdGenerator 这个例子来讲解。
public class Order {
public void create(...) {
//...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.getId();
//...
}
}
public class User {
public void create(...) {
// ...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.getId();
//...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IdGenerator 的使用方式违背了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的设计原则,也就违背了广义上理解的 OOP 的抽象特性。如果未来某一天,我们希望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 ID 生成算法。比如,订单 ID 和用户 ID 采用不同的 ID 生成器来生成。为了应对这个需求变化,我们需要修改所有用到 IdGenerator 类的地方,这样代码的改动就会比较大。
public class Order {
public void create(...) {
// ...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.getId();
// 需要将上面一行代码,替换为下面一行代码
long id = OrderIdGenerator.getIntance().getId();
// ...
}
}
public class User {
public void create(...) {
// ...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.getId();
// 需要将上面一行代码,替换为下面一行代码
long id = UserIdGenerator.getIntance().getId()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除此之外,单例对继承、多态特性的支持也不友好。这里之所以会用「不友好」这个词,而非「完全不支持」,是因为从理论上来讲,单例类也可以被继承、也可以实现多态,只是实现起来会非常奇怪,会导致代码的可读性变差。不明白设计意图的人,看到这样的设计,会觉得莫名其妙。所以,一旦你选择将某个类设计成到单例类,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继承和多态这两个强有力的面向对象特性,也就相当于损失了可以应对未来需求变化的扩展性
# 单例会隐藏类之间的依赖关系
我们知道,代码的可读性非常重要。在阅读代码的时候,我们希望一眼就能看出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,搞清楚这个类依赖了哪些外部类。通过构造函数、参数传递等方式声明的类之间的依赖关系,我们通过查看函数的定义,就能很容易识别出来。但是,单例类不需要显示创建、不需要依赖参数传递,在函数中直接调用就可以了。如果代码比较复杂,这种调用关系就会非常隐蔽。在阅读代码的时候,我们就需要仔细查看每个函数的代码实现,才能知道这个类到底依赖了哪些单例类。
# 单例对代码的扩展性不友好
- 我们知道,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对象实例。如果未来某一天,我们需要在代码中创建两个实例或多个实例,那就要对代码有比较大的改动。你可能会说,会有这样的需求吗?既然单例类大部分情况下都用来表示全局类,怎么会需要两个或者多个实例呢
- 实际上,这样的需求并不少见。我们拿数据库连接池来举例解释一下
- 在系统设计初期,我们觉得系统中只应该有一个数据库连接池,这样能方便我们控制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消耗。所以,我们把数据库连接池类设计成了单例类。但之后我们发现,系统中有些 SQL 语句运行得非常慢。这些 SQL 语句在执行的时候,长时间占用数据库连接资源,导致其他 SQL 请求无法响应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希望将慢 SQL 与其他 SQL 隔离开来执行。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,我们可以在系统中创建两个数据库连接池,慢 SQL 独享一个数据库连接池,其他 SQL 独享另外一个数据库连接池,这样就能避免慢 SQL 影响到其他 SQL 的执行
- 如果我们将数据库连接池设计成单例类,显然就无法适应这样的需求变更,也就是说,单例类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代码的扩展性、灵活性。所以,数据库连接池、线程池这类的资源池,最好还是不要设计成单例类。实际上,一些开源的数据库连接池、线程池也确实没有设计成单例类
# 单例对代码的可测试性不友好
单例模式的使用会影响到代码的可测试性。如果单例类依赖比较重的外部资源,比如 DB,我们在写单元测试的时候,希望能通过 mock 的方式将它替换掉。而单例类这种硬编码式的使用方式,导致无法实现 mock 替换
除此之外,如果单例类持有成员变量(比如 IdGenerator 中的 id 成员变量),那它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全局变量,被所有的代码共享。如果这个全局变量是一个可变全局变量,也就是说,它的成员变量是可以被修改的,那我们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,还需要注意不同测试用例之间,修改了单例类中的同一个成员变量的值,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互相影响的问题
# 单例不支持有参数的构造函数
单例不支持有参数的构造函数,比如我们创建一个连接池的单例对象,我们没法通过参数来指定连接池的大小。针对这个问题,我们来看下都有哪些解决方案。
第一种解决思路是:创建完实例之后,再调用 init()
函数传递参数。需要注意的是,我们在使用这个单例类的时候,要先调用 init()
方法,然后才能调用 getInstance()
方法,否则代码会抛出异常。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: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ull;
private final int paramA;
private final int paramB;
private Singleton(int paramA, int paramB) {
this.paramA = paramA;
this.paramB = paramB;
}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 (instance == null) {
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("Run init() first.");
}
return instance;
}
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 init(int paramA, int paramB) {
if (instance != null){
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("Singleton has been created!");
}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paramA, paramB);
return instance;
}
}
Singleton.init(10, 50); // 先 init,再使用
Singleton singleton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第二种解决思路是:将参数放到 getIntance()
方法中。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: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ull;
private final int paramA;
private final int paramB;
private Singleton(int paramA, int paramB) {
this.paramA = paramA;
this.paramB = paramB;
}
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int paramA, int paramB) {
if 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paramA, paramB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Singleton singleton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10, 50);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上面的代码实现稍微有点问题。如果我们如下两次执行 getInstance()
方法,那获取到的 singleton1 和 signleton2 的 paramA 和 paramB 都是 10 和 50。也就是说,第二次的参数(20,30)没有起作用,而构建的过程也没有给与提示,这样就会误导用户。
Singleton singleton1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10, 50);
Singleton singleton2 = Singleton.getInstance(20, 30);
2
第三种解决思路是:将参数放到另外一个全局变量中。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。Config 是一个存储了 paramA 和 paramB 值的全局变量。里面的值既可以像下面的代码那样通过静态常量来定义,也可以从配置文件中加载得到。实际上,这种方式是最值得推荐的。
public class Config {
public static final int PARAM_A = 123;
public static final int PARAM_B = 245;
}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ull;
private final int paramA;
private final int paramB;
private Singleton() {
this.paramA = Config.PARAM_A;
this.paramB = Config.PARAM_B;
}
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 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# 有何替代解决方案
刚刚我们提到了单例的很多问题,你可能会说,即便单例有这么多问题,但我不用不行啊。我业务上有表示全局唯一类的需求,如果不用单例,我怎么才能保证这个类的对象全局唯一呢?为了保证全局唯一,除了使用单例,我们还可以用静态方法来实现。这也是项目开发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实现思路。比如, ID 唯一递增生成器的例子,用静态方法实现一下,就是下面这个样子:
// 静态方法实现方式
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{
private static AtomicLong id = new AtomicLong(0);
public static long getId() {
return id.incrementAndGet();
}
}
// 使用举例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d();
2
3
4
5
6
7
8
9
10
不过,静态方法这种实现思路,并不能解决我们之前提到的问题。实际上,它比单例更加不灵活,比如,它无法支持延迟加载。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。实际上,单例除了我们之前讲到的使用方法之外,还有另外一种使用方法。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:
// 1. 老的使用方式
public demofunction() {
//...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.getId();
//...
}
// 2. 新的使用方式:依赖注入
public demofunction(IdGenerator idGenerator) {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d();
}
// 外部调用demofunction()的时候,传入idGenerator
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IdGenerator.getInsance();
demofunction(idGenerator);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- 基于新的使用方式,我们将单例生成的对象,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(也可以通过构造函数传递给类的成员变量),可以解决单例隐藏类之间依赖关系的问题。不过,对于单例存在的其他问题,比如对 OOP 特性、扩展性、可测性不友好等问题,还是无法解决
- 所以,如果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可能要从根上,寻找其他方式来实现全局唯一类。实际上,类对象的全局唯一性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保证。我们既可以通过单例模式来强制保证,也可以通过工厂模式、IOC 容器(比如 Spring IOC 容器)来保证,还可以通过程序员自己来保证(自己在编写代码的时候自己保证不要创建两个类对象)。这就类似 Java 中内存对象的释放由 JVM 来负责,而 C++ 中由程序员自己负责,道理是一样的
- 对于替代方案工厂模式、IOC 容器的详细讲解,我们放到后面讲解
# 如何理解单例模式中的唯一性
- 首先,我们重新看一下单例的定义:「一个类只允许创建唯一一个对象(或者实例),那这个类就是一个单例类,这种设计模式就叫作单例设计模式,简称单例模式
- 定义中提到,「一个类只允许创建唯一一个对象」。那对象的唯一性的作用范围是什么呢?是指线程内只允许创建一个对象,还是指进程内只允许创建一个对象?答案是后者,也就是说,单例模式创建的对象是进程唯一的。这里有点不好理解,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
- 我们编写的代码,通过编译、链接,组织在一起,就构成了一个操作系统可以执行的文件,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「可执行文件」(比如 Windows 下的 exe 文件)。可执行文件实际上就是代码被翻译成操作系统可理解的一组指令,你完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代码本身
- 当我们使用命令行或者双击运行这个可执行文件的时候,操作系统会启动一个进程,将这个执行文件从磁盘加载到自己的进程地址空间(可以理解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内存存储区,用来存储代码和数据)。接着,进程就一条一条地执行可执行文件中包含的代码。比如,当进程读到代码中的
User user = new User();
这条语句的时候,它就在自己的地址空间中创建一个 user 临时变量和一个 User 对象。进程之间是不共享地址空间的,如果我们在一个进程中创建另外一个进程(比如,代码中有一个 fork() 语句,进程执行到这条语句的时候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),操作系统会给新进程分配新的地址空间,并且将老进程地址空间的所有内容,重新拷贝一份到新进程的地址空间中,这些内容包括代码、数据(比如 user 临时变量、User 对象) - 所以,单例类在老进程中存在且只能存在一个对象,在新进程中也会存在且只能存在一个对象。而且,这两个对象并不是同一个对象,这也就说,单例类中对象的唯一性的作用范围是进程内的,在进程间是不唯一的
# 如何实现线程唯一的单例
刚刚我们讲了单例类对象是进程唯一的,一个进程只能有一个单例对象。那如何实现一个线程唯一的单例呢
我们先来看一下,什么是线程唯一的单例,以及「线程唯一」和「进程唯一」的区别
「进程唯一」指的是进程内唯一,进程间不唯一。类比一下,「线程唯一」指的是线程内唯一,线程间可以不唯一。实际上,「进程唯一」还代表了线程内、线程间都唯一,这也是「进程唯一」和「线程唯一」的区别之处。这段话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,我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
假设 IdGenerator 是一个线程唯一的单例类。在线程 A 内,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单例对象 a。因为线程内唯一,在线程 A 内就不能再创建新的 IdGenerator 对象了,而线程间可以不唯一,所以,在另外一个线程 B 内,我们还可以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单例对象 b
尽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复杂,但线程唯一单例的代码实现很简单,如下所示。在代码中,我们通过一个 HashMap 来存储对象,其中 key 是线程 ID,value 是对象。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,不同的线程对应不同的对象,同一个线程只能对应一个对象。实际上,Java 语言本身提供了 ThreadLocal 工具类,可以更加轻松地实现线程唯一单例。不过,ThreadLocal 底层实现原理也是基于下面代码中所示的 HashMap
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{
private AtomicLong id = new AtomicLong(0);
private static final ConcurrentHashMap<Long, IdGenerator> instances
= new ConcurrentHashMap<>();
private IdGenerator() {}
public static IdGenerator getInstance() {
Long currentThreadId = Thread.currentThread().getId();
instances.putIfAbsent(currentThreadId, new IdGenerator());
return instances.get(currentThreadId);
}
public long getId() {
return id.incrementAndGet()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# 如何实现集群环境下的单例?
- 刚刚我们讲了「进程唯一」的单例和「线程唯一」的单例,现在,我们再来看下,「集群唯一」的单例
- 首先,我们还是先来解释一下,什么是「集群唯一」的单例
- 我们还是将它跟「进程唯一」「线程唯一」做个对比。「进程唯一」指的是进程内唯一、进程间不唯一。「线程唯一」指的是线程内唯一、线程间不唯一。集群相当于多个进程构成的一个集合,「集群唯一」就相当于是进程内唯一、进程间也唯一。也就是说,不同的进程间共享同一个对象,不能创建同一个类的多个对象
- 我们知道,经典的单例模式是进程内唯一的,那如何实现一个进程间也唯一的单例呢?如果严格按照不同的进程间共享同一个对象来实现,那集群唯一的单例实现起来就有点难度了
- 具体来说,我们需要把这个单例对象序列化并存储到外部共享存储区(比如文件)。进程在使用这个单例对象的时候,需要先从外部共享存储区中将它读取到内存,并反序列化成对象,然后再使用,使用完成之后还需要再存储回外部共享存储区
- 为了保证任何时刻,在进程间都只有一份对象存在,一个进程在获取到对象之后,需要对对象加锁,避免其他进程再将其获取。在进程使用完这个对象之后,还需要显式地将对象从内存中删除,并且释放对对象的加锁
- 我用伪代码实现了一下这个过程,具体如下所示:
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{
private AtomicLong id = new AtomicLong(0);
private static IdGenerator instance;
private static SharedObjectStorage storage = FileSharedObjectStorage(/*入参省略,比如文件地址*/);
private static DistributedLock lock = new DistributedLock();
private IdGenerator() {}
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IdGenerator getInstance()
if (instance == null) {
lock.lock();
instance = storage.load(IdGenerator.class);
}
return instance;
}
public synchroinzed void freeInstance() {
storage.save(this, IdGeneator.class);
instance = null; //释放对象
lock.unlock();
}
public long getId() {
return id.incrementAndGet();
}
}
// IdGenerator使用举例
IdGenerator idGeneator = IdGenerator.getInstance();
long id = idGenerator.getId();
IdGenerator.freeInstance();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# 如何实现一个多例模式?
跟单例模式概念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多例模式。那如何实现一个多例模式呢?「单例」指的是,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对象。对应地,「多例」指的就是,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,但是个数是有限制的,比如只能创建 3 个对象。如果用代码来简单示例一下的话,就是下面这个样子:
public class BackendServer {
private long serverNo;
private String serverAddress;
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RVER_COUNT = 3;
private static final Map<Long, BackendServer> serverInstances = new HashMap<>();
static {
serverInstances.put(1L, new BackendServer(1L, "192.134.22.138:8080"));
serverInstances.put(2L, new BackendServer(2L, "192.134.22.139:8080"));
serverInstances.put(3L, new BackendServer(3L, "192.134.22.140:8080"));
}
private BackendServer(long serverNo, String serverAddress) {
this.serverNo = serverNo;
this.serverAddress = serverAddress;
}
public BackendServer getInstance(long serverNo) {
return serverInstances.get(serverNo);
}
public BackendServer getRandomInstance() {
Random r = new Random();
int no = r.nextInt(SERVER_COUNT)+1;
return serverInstances.get(no)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实际上,对于多例模式,还有一种理解方式:同一类型的只能创建一个对象,不同类型的可以创建多个对象。这里的「类型」如何理解呢?我们还是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,具体代码如下所示。在代码中,logger name 就是刚刚说的「类型」,同一个 logger name 获取到的对象实例是相同的,不同的 logger name 获取到的对象实例是不同的。
public class Logger {
private static final ConcurrentHashMap<String, Logger> instances
= new ConcurrentHashMap<>();
private Logger() {}
public static Logger getInstance(String loggerName) {
instances.putIfAbsent(loggerName, new Logger());
return instances.get(loggerName);
}
public void log() {
//...
}
}
//l1==l2, l1!=l3
Logger l1 = Logger.getInstance("User.class");
Logger l2 = Logger.getInstance("User.class");
Logger l3 = Logger.getInstance("Order.class");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这种多例模式的理解方式有点类似工厂模式。它跟工厂模式的不同之处是,多例模式创建的对象都是同一个类的对象,而工厂模式创建的是不同子类的对象,关于这一点,后面就会讲到。实际上,它还有点类似享元模式,两者的区别等到我们讲到享元模式的时候再来分析。除此之外,实际上,枚举类型也相当于多例模式,一个类型只能对应一个对象,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。